2015/8/12

面對它vs 逃避它 / 韋至信推薦


《傳愛家書》推薦序之一:面對它vs 逃避它
前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安寧病房主任
暨前新竹市風愛社理事長‧韋至信
在這個世界上,絕大多數的人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死亡。有一些人曾經在某個時空想到它,但是一下子就被其他念頭給淹沒了( 例如:沒那麼倒楣吧、不會那麼快吧、以後再說吧……)。不過,很抱歉,死亡卻是突然來到,報紙上的社會版天天都會有刊登,結果都一樣悲慘,只不過主角和家屬的姓名不同,過程略有差異而已。只有少數人不僅在理智上相信『人人都有一死』,而且在情感上選擇去面對它,他們希望能為生命終了畫上完美的句點,那就是『善終』。如果你是這樣的少數人,那麼這本傳愛家書就是為你特別準備的。
『善終』很重要,聖經上也說:「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的起頭!」『善終』聽起來,是一種美好的境界,但它卻不會自動從天上掉下來,也就是說,如果不作一番努力,是得不到它的。善終的概念很抽象,有人以為只要臨終的時候身體沒有痛苦就是善終、有人以為把所有的財物都分配完畢交代清楚就是善終、有人以為過世時家人都在身邊就是善終、有人以為只要靈魂有歸宿就是善終、有人以為只要我不虧負別人就是善終、有人以為只要把後事如何辦理都交代清楚就算是善終、有人以為死後能辦一場與眾不同別出心裁的告別式是就是善終、有人以為能夠留下一些個人的作品讓人們不會忘記他就是善終……。我個人在照顧癌症病患的過程中,看過四、五千例以上的死亡,我對善終下的定義很清楚、也很簡單,它有四個面向(四層關係),首先是要確立自己和天父(PS: 如果你還不認識祂或是拒絕這樣稱呼祂,那麼你可以先用「造物主」一詞來試著了解!)之間的關係,透過這一層的關係,人們可以找到自己在宇宙間的定位,靈魂也才會有歸宿!如果人們拒絕這樣的建議,心裡存著另一種想法,就像是很久以前有一首歌唱著我來自偶然像一顆塵土……”,那麼生命將永遠沒有答案,靈魂也永遠無家可歸。第一層的關係建立了之後,人們開始可以用合宜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一生,用就事論事的法則來衡量一輩子的所思所言所行,有哪些可以成為別人學習的榜樣,又有哪些會成為別人的前車之鑑,就像是聖經中的大衛王雖然曾經強奪人妻害人親夫,但是它卻選擇向上帝認罪悔改,以至於上帝最後對他的評價是「合我心意的人」。
當自己和自己的關係(第二層)建立之後,人們需要重建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關係(第三層),他人包括配偶、父母、子女、親戚朋友、上司同事、你曾經得罪過的人、曾經被你得罪的人……,具體的作法就是藉著「道歉、道謝、道愛、道別」來恢復這些複雜的關係。最後一層(第四層)才是處理自己和身邊有形物質間的關係,例如財物要如何分配、告別式該如何進行、骨灰要放在何處……。這四層關係就像是十字架的符號,最上端是第一層關係,中間兩端分別是第二、第三層關係,十字架的下端則是第四層關係。如果一個人在死亡之前,把上述四層關係都建立或恢復了,那麼善終才會真正來到。很難嗎?我承認它並不是a piece of cake,不過只要有開始,就有可能完成,有努力就會有收穫,怕的是你永遠不踏出第一步,那就永遠得不到『善終』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